市七大以來的五年來,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市委、市政府積極融入發展新格局。三角城市群,力爭將鹽城建設成為滬北“飛地經濟”示范區、上海市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上海市生態旅游健康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上海產品。
鹽城與上海既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又有密切的現實聯系。各地與上海在產業融合、市場融合、科創融合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投資建設上海硅研究所鹽城新能源研究所項目,總投資1.5億元,積極開展研發創新在新能源領域。該項目與上海電氣集團完成了1.6億元的鈉硫電池技術轉讓交易,與上海奧能瑞拉公司完成了9000萬元的氯化鈉電池技術開發與轉讓合作。
上海硅所鹽城新能源研究院行政助理 單英 孵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的研發平臺,將為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園區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成為我市提升城市能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鹽城與長三角城市合作共建園區15個,上海市與外地共建的唯一省級園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群被列入“十四五” - 年”上海市發展規劃。光明、臨港、上港、上海電氣等500多家上海企業落戶鹽城。
作為農業重鎮,近年來,我市將上海一體化作為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使每一個著力打造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越來越多的鹽城農產品登陸上海市場。目前,在東臺市東臺鎮杏坊村占地600畝的西方生態農業園內,火龍果、豇豆等綠色產品正迎來上市旺季。一批批新鮮出爐的果蔬采摘包裝二手吊車,及時發貨上海超市。
東臺市東臺鎮歐美商生態農業園負責人王世平:“我們目前正在采摘‘軟枝猩紅’火龍果和‘金不換’豇豆,目前正在發往上海華潤萬家(超市)。我們下面有青椒和卷心菜,卷心菜等產品也發往上海市場。”
與上海市場接軌,歐美仍在精準發力。目前,生態園內50余畝連棟溫室和450余畝標準鋼架溫室已基本建成,玻璃溫室建設正在進行中。同時,東臺鎮杏房村計劃投資200萬元以上建設冷庫項目。
東臺市東臺鎮杏房村黨支部書記方華:“我們杏房村歐梅上農業園建成后,輻射帶動了周邊300多戶農民的大棚種植東臺上海電氣招聘信息,創造了200多給我們村帶來了就業,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600多萬元,融入上海后,我們的農民真的嘗到了甜頭。”
據了解,鹽城作為長三角中部地區唯一農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城市,擁有長三角城市群不可或缺的現代農業供給。上海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消費市場。約10%的副產品來自鹽城,鹽城已成為上海的“米袋”、“菜籃”、“肉盤”和“奶瓶”。
近年來,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中二手吊車,我市圍繞“對接上海”核心,以“一區三基地”建設為核心。全市、全領域、全產業鏈,著力實現“上海總部、鹽城生產”、“上海需要、鹽城配套”、“上海成就、鹽城轉型”、“上海市場、鹽城供應”東臺上海電氣招聘信息,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中樹立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