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無疑是當今社會的熱詞。作為新能源領域企業家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今年的提案中頻頻提及碳中和。他建議在全國推廣“千萬”碳中和示范工程;碳排放應該優化。認證機制,打造綠色零碳產業園;推動解決碳中和進程中的“用工荒”問題。
武鋼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專訪時表示,風電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及未來風電裝機規模仍值得期待。在中國推動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金風科技武鋼 退休,作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主力軍,金風科技等風電企業有能力也有義務承擔起關鍵的支撐作用。
確保實現“30·60”目標
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莊嚴宣布,中國將增加國家自主貢獻,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力爭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此后,碳達峰和碳中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武鋼今年的政協提案大多與碳中和有關,他把保障“30·60”目標的實現放在所有提案的首位。武鋼認為,實現“30·60”目標,增加綠色用電是重要抓手之一;然而,目前我國綠色電力的市場地位與其戰略作用不符,綠色電力認證標準缺失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綠色電力的生產。和消費熱情。
為此,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吊車公司,確保綠色電力充分分配、充分消費、保量保價。同時,加強政府監管,禁止地方政府低價強制綠色電力交易,放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政策,落實穿墻售電政策。盡快出臺與配額掛鉤的綠色證書強制認購機制,建立綠色用電認證標準,落實綠色證書交易與減稅、貸款優惠、增加授信掛鉤的激勵政策。
“30·60”目標的實現是一項系統工程。圍繞這一目標,武鋼還提出了相關配套政策建議。例如,他建議在全國推進“千萬”碳中和示范項目,包括建設數百個碳中和綠色城市示范項目,實施數千個綠色園區示范項目,實施10000個碳中和示范項目。綠色鄉村建設示范工程。
其他重要建議還包括建議加大風電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推動解決碳中和進程中的“用工荒”;與風電行業對碳中和的貢獻相關的財稅政策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金風科技在新疆注冊成立以來,武鋼在社會民生的建議中就著眼于新疆的情況。他建議對選擇在新疆落戶的新疆優質教育畢業生和優秀教師給予住房補貼、優先晉升等政策支持和鼓勵。同時,要加強在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業科技推廣。
風電市場潛力巨大
近日金風科技武鋼 退休,國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7167萬千瓦。由于數據遠高于預期,引發市場廣泛熱議。作為在風電行業工作了30多年的企業家,武鋼在談到這一成績時不禁感嘆:“這是全行業引以為豪的業績,來之不易。 ”
在本次專訪中,武鋼還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對風電行業的看法。他認為,在政府、電網、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整個行業實現了較快增長,證明風電產業鏈的供應能力潛力巨大,可以滿足各類能源轉型需求。企業和地方。
“這首先得益于中國政府部門強大的抗疫能力,企業積極復工復產,保障了產業鏈的供應能力;其次,得益于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能源轉型,特別是新能源產業;三是在電網企業的高度重視下,加班加點,攻堅克難,基本實現了目標。” 武鋼說。
尤其是疫情期間的情況,直到今天,武鋼仍然對那段經歷深有感觸。就金風科技而言,疫情期間,公司不僅幫助供應鏈上存在資金困難的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了超過6億元的融資;但在國際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也及時進行了海外調整。項目的進度保證了海外業務的平穩過渡。
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400多家企業簽署了《北京風能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要確保國內風電年均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2025年后,我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6000萬千瓦,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武鋼認為,2021年新增風電并網容量較2020年可能有所減少,但這是正常的行業特征,不足為奇。“我們要做的是全行業通力合作,持續進行技術創新,構建更高品質的產業鏈,為‘十四五’新增裝機5億千瓦打好基礎。能力,為實現‘30·60’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武鋼告訴記者,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風電每千瓦時成本仍在下降;同時,不少省份對“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的風電非常看好,規劃了一大批風電項目。“不難看出,風電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及未來風電裝機規模仍值得期待。”
推動產業鏈聯合創新
金風科技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見證者和創新推動者吊車,是國內最早進入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的企業之一。金風科技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努力打造“數字金風”、“多元化金風”和“國際金風”。
5年來,金風科技以創新為使命,不斷追求卓越,兌現了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為未來留下更多資源的承諾。武鋼告訴記者,金風科技不僅打造具有綠色競爭力的產品,還布局多元化低碳業務,實現綠色產業鏈協同。
金風科技的跨界融合發展實踐也很有趣。例如,公司與比亞迪合作,加強雙方在儲能應用領域的技術和服務能力;與天津中遠海運的跨境合作,為港航物流領域提供了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以及其他綜合能源服務。武鋼認為,碳中和不僅是風電行業的使命,更需要國內外各行業的跨行業合作。
面對“30·60”目標描繪的宏偉藍圖,風電產業大有可為。身處其中的企業該如何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武鋼在接受專訪時告訴記者,風電企業作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主力軍,有能力也有義務承擔起關鍵支撐作用。金風科技將從三個方面推動創新,為碳中和做出更大貢獻。
一是推動風電產業鏈聯合創新和集成創新;二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風電融合創新;三是跨行業、跨領域的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融合創新。
武鋼方面表示,為順應碳中和目標,金風科技提出在大基地、中心化、去中心化、離岸、股票市場五個場景賦能用戶,為用戶賦能最優的電費和資產價值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優秀。為此,金風科技將提供高性能旗艦產品,打造多維數字化、深度源網融合、全生態資產增值等多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