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港資企業國電電力與東南大學聯合研發的高效高可靠風力發電機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技術獎。該項目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對高效、高可靠性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究,為大規模風電開發利用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
據了解,我國風力發電已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發電方式,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與傳統的火電/水電相比,風電仍然成本高昂,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主要瓶頸。風力發電機常年在沙、冰、雪、鹽霧等惡劣環境中工作,極易造成機組運行故障吊車出租,機組停機直接意味著能量損失。為此二手吊車,東南大學和國電連云港公司發現,提高風機年發電量是降低風電成本的有效途徑。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效率,減少風力發電機組的停運時間。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與區域創新處處長周夢玲表示,該項目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在研發過程中,借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十余項課題開展。聯合攻關,圍繞發電機精準設計與效率優化、機組可靠運行和無故障發電三大關鍵問題,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創新突破。
該項目揭示了勵磁源、渦流等多種因素對發電機損耗的影響,建立了電、磁、熱多場耦合的發電機/變流器一體化設計理論,發明了風電變流器多橋臂合作低風速相組優化控制技術,實現風電機組的精確設計和高效運行。該項目解決了最大風能跟蹤與風機疲勞載荷抑制之間的矛盾。傳動鏈疲勞載荷降低20%以上,單臺日均故障率降低95%,年發電量提高5%。此外,該項目還發明了針對風電機組所有電信號的多類型故障特征提取和診斷技術,實現了風電機組潛在故障的快速識別和準確定位。通過提出故障運行方法風力發電機論文,最大限度地利用健康部件,有效提高故障條件下風力發電機組的連續發電能力。機組故障狀態下發電量損失減少50%。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4項,相關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國電聯合電力UP2000-115、UP2000-121、長豐新能源兆瓦級發電機組等產品,并通過中國船級社檢驗。經認證風力發電機論文,近兩年新增銷售額超過34億元,利潤超過6億元。發表SCI論文64篇,ESI高被引論文4篇,主要論文8篇SCI被引262次;主編教材《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被100多所高校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