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2年之后,世界各國逐漸開始恢復正常是吊車出租的經濟活動。與此同時,在全球生態深陷危機之時,大多數國家都設立了“碳達峰、碳中和”是吊車出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也堅定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為經濟轉型設立了目標,也將點燃高質量發展新是吊車出租的引擎。
以中國的經濟規模、發展速度和資源條件,要在未來40年內走完發達國家約60年的減排之路,難度可想而知。
對于這樣的挑戰,西門子正在積極打造端到端的零碳產業鏈。9月9日,西門子中國正式推出“零碳先鋒計劃”,將以數字化創新和跨領域知識與經驗,攜手各方伙伴共創綠色生態,賦能打造端到端的零碳產業鏈,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
“零碳先鋒計劃”包含了怎樣的內容?面對碳中和帶來的巨大挑戰和機遇,西門子未來會如何布局自己的業務?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能源》雜志專訪了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西門子中國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肖松博士。
《能源》:西門子的“零碳先鋒計劃”包含了哪些主要內容?
肖松:“零碳先鋒計劃”落地在中國,但同時也是全球“DEGREE”發展框架的一部分。西門子一直在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西門子全球未來發展戰略支柱之一。
零碳先鋒計劃不是空談,是有確切目標的。
第一,在自身運營方面,2014至2020年,西門子中國為西門子全球碳足跡減少54%作出了突出貢獻。未來,我們將持續落實節能舉措,加強精益和數字化生產,推動減碳進程。我們承諾至2030年實現碳中和。
第二,對于供應鏈,西門子力爭至2025年在中國幫助超過500家重點供應商加速減碳步伐。為此我們將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與供應商進行分享。從明年開始,供應商的節能減排將作為西門子采購決策考慮的一部分。目前,我們已經建立起覆蓋近9000家在華供應商的減排信息管理系統,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一步一步應用數字化的管理解決方案和節能減排產品,我相信帶來的節能減排總量將是巨大的。通過一系列措施,我們相信供應商可以大幅度實現節能減排。
第三,對于客戶,西門子力爭至2025年在中國賦能數十個行業的上萬家客戶節能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零碳先鋒計劃”的使命并不僅僅關乎西門子自身,而是要幫助更多企業加入零碳先鋒的行列,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共同引領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能源》:西門子如何看待產業鏈碳中和的重要性?
肖松:由于現代產業鏈條高度融合,各個環節交叉關聯,因此未來真正的碳中和應當是整個產業鏈都要實現凈零排放。
實現碳中和不僅僅是一場能源革命,也是產業的變革。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理解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西門子能夠在《巴黎協定》簽署之前就承諾到2030年實現企業自身運營的碳中和,是因為我們在整個市場真正關注碳中和話題之前,就有很多的專業部門在節能減排上走在前面了,我們一直在思考產品如何更好地節能,節能減排一直是我們的管理理念和產品創新理念之一。
在這一進程中,數字化創新將是最為強大的加速器。無論是能源生產的清潔化、能源消費的電氣化,還是能效的提升,數字化創新都將賦能企業取得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目前,西門子正在發力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能夠真正把節能減排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數字化技術使產品在設計和生產階段,就可以完完全全通過數字化技術使其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降低,包括汽車設計和未來的智能駕駛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來實現模擬。
《能源》:西門子是如何做到自身和產業鏈零碳排放的同時,還能具備非常強勁的產品競爭力?
肖松:我認為答案是科技創新。這其中包括了我們自身的節能產品,以及數字化技術,特別是我要推薦的數字化技術——數字孿生。例如在智能駕駛領域,如果沒有數字化技術,至少用幾十輛車到外面去做碰撞測試,有了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場景進行數字化模擬,大幅度降低成本。
從西門子來說,服務客戶的能力就來源于創新和數字化技術。我們希望將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帶到客戶和供應商那里,形成一個共贏的綠色生態系統。
《能源》:在產業鏈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新的機遇?
肖松:機遇建立在企業擁有減碳意識的基礎之上。可能原本企業只是從降成本的角度來做節能減排,但客觀上也為實現碳中和做了貢獻。
減排與發展同步進行,確實要找到一個平衡點,特別是對于高能耗行業。例如電力集團不僅要發展煤電,也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并且不斷提高綠電的比例。零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西門子很早就在思考、長遠規劃碳中和問題。當前國家提出雙碳的要求,對很多企業尤其是高能耗行業帶來很大挑戰,此時就需要長遠規劃。
具體來說,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儲能、智能電網是絕對發展方向。無論什么機遇,科技創新都是關鍵。例如將IE2替換到IE3電機,每一個小電機都能節約一度電,如果市場上存在幾億臺電機,其節電總量就非常可觀了。
西門子一直在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節能減排,同時也感受市場對新技術需求。雙碳目標一方面確實帶來壓力和挑戰,但是對于敢于面對挑戰的企業來說,就意味著機遇。要實現碳中和,關鍵在于企業敢不敢接受挑戰,并把挑戰變成機遇。
《能源》: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碳市場,西門子是否有計劃參與中國的碳市場?在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西門子還將貢獻哪些力量?
肖松:我們一直在關注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我認為碳交易市場是非常好的市場化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真正采取措施去節能減排、降碳。目前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更多專注于高能耗產業,但我非常看好碳交易市場的市場化激勵機制,我們也在時刻關注、思考,看未來如何加入進去。
在未來的碳中和市場中,首先西門子要全面加強和所有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包括國企、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從不同的層面加強合作。其次,我們要加快在中國的創新。加快創新不僅僅可以服務于中國,還有可能服務于全球。我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西門子還有更多具體措施來激發我們在中國的活力。
· END ·
歡迎投稿,聯系郵箱
tg@ineng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