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四象新能源陳燁然:面向未來的創新才更具競爭力
在“3060”目標大背景下,以清潔電氣化和數字化融合為方向,開放合作且立足需求是吊車出租的技術創新,成為推動供需兩側實現低碳轉型是吊車出租的重要驅動。為此,施耐德電氣聯手寧德時代、星星充電等合作伙伴聯合舉辦“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一同助力能源行業數字化低碳轉型。7月15日,經過嚴格篩選后是吊車出租的13家創新技術企業已經正式入營,在導師團護航下共研共創,將最終形成高可用、可復制的綠色能源管理創新解決方案。在此期間,我們對部分入營企業進行了探訪,圍繞其自身優勢、科創經歷、項目進展等方面,通過Q&A形式,為大家呈現“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入營企業的初畫像。
第二期對話嘉賓是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燁然,本碩畢業于丹麥科技大學,是一名連續創業者,2015年曾創立深圳四象科技,做航天變壓器和電感的產品研發,并負責丹麥Flux公司在中國的航天電氣元件銷售,2016成立南京四象新能源,開始深耕新能源儲能領域。讓我們聽他講講關于創業的那些事兒,以及參與“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至今的點點滴滴。A:在我看來,科創的核心是通過底層技術積累創造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改變人類的生活。并且,創新一定要面向未來需求,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A:科創的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和挑戰是在什么時間點做產品創新,做得太早不會成功,做的太晚趕不上早期市場的爆發期。能否在正確的時間點堅定地做正確的事情,是每一個創業者面臨的最大挑戰,timing is everything。A:2010年初,在丹麥上大學期間,我曾在哥本哈根的諾基亞研發中心實習,研究內容是通過搭建測試平臺,尋找與手機鍵盤相連接的貴金屬替代品。后面的故事都知道,蘋果手機的誕生完全改變了手機生態,絕大部分的手機也不再需要鍵盤。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如果對未來趨勢沒有很好預判,即使工程師做出再好的產品也會被時代淘汰。Q:請您介紹下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創建初衷?A:2016年,我來到南京并組建團隊創立了南京四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象”),初心是做梯次利用電池的儲能,用分布式架構去處理未來電動汽車退役電池的問題,并花費大量精力去研發梯次電池儲能系統。隨著2019年新電池成本大幅下降,我們從梯次電池切換到新電池系統,得益于在梯次電池領域扎實的技術積累,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新電池系統的產品研發。目前,四象專注于開發創新、可持續的分布式儲能產品和服務,可為數據中心、充電站、樓宇和工廠等用戶側場景提供全面的分布式儲能解決方案,助力加速推進雙碳及可持續能源轉型,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未來。Q:請您介紹下四象參加“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的初衷?A:參加“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的初衷是希望跟隨施耐德電氣腳步,學習系統性思考,挖掘細分市場需求,并通過POC創新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剛需。掌握這套思維模式和方法論之后,將有助于我們未來的其他產品研發,這樣才能確保研發更契合實際需求,而不是想當然地去做想象中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Q:您如何理解“充電站EMS電能管理及控制系統”這一課題?A:目前,國內電動汽車保有量高速增長,同時,隨著技術的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功率也大幅提升。這對充電場站以及配套電力系統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場站變壓器增容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光伏發電和儲能蓄電相結合是解決增容問題的良好解決方案。傳統方案中,光伏系統和儲能系統相對獨立工作,存在綜合能源利用率不高、各系統之間控制存在沖突、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因此,如何去整合充電場站內發電、用電、儲能資源,提升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協同各個系統控制策略顯得尤為重要。EMS電能管理及控制系統作為能量調度的上層大腦,串聯場站內各個子系統,采集系統信息加以合理分析和利用,借助于強大的硬件處理能力,利用大數據和AI算法等手段,實時制定能量管理策略,調度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子系統,實現功率的高效分配和能量的有序流動。降低光伏棄光率,提升儲能使用效率,滿足充電樁用電需求,最終實現場站經濟效益的最大化。Q:參與“充電站EMS電能管理及控制系統”這一課題,四象有哪些優勢?A:四象深耕于分布式儲能領域多年,在硬件、軟件、算法、平臺等方面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和項目經驗,在儲能系統、在課題中的應用、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可以提供全面的技術方案與支持,同時在工商業場景下儲能產品能量管理也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一課題,充分了解充電場站場景的能量管理痛點,探索充電場站內能量管理以及控制解決方案,解決日益增長的充電功率需求和有限的功率供給之間的矛盾。A:四象的主要研發方向是定義一款適用于充電場站的分布式儲能產品,在規格尺寸、系統效率、電池安全、壽命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滿足充電場站能量管理的功能需求和系統經濟性需求。A:目前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并與各個參與公司充分交流了各自的技術優勢,明確分工。同時,也通過與客戶直接交流,了解到客戶的真實需求和痛點。目前,正在進行系統方案和技術細節上的討論。Q:在與導師、行業專家、一線客戶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事情嘛?A:最深的印象便是導師會系統性思考問題,而不是拿既有經驗去判斷客戶的需求。Q:最后,請您用一句話概括進入加速營至今最大的感受?A:“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加速營提供了一個良好創新與交流平臺。在這里,客戶、導師以及同行可以以一種開放自由的態度交流技術經驗、挖掘市場需求,并以滿足客戶需求為驅動,以創造產品價值為目的,非常難得。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