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60”目標大背景下,以清潔電氣化和數字化融合為方向,開放合作且立足需求是二手吊車的技術創新,成為推動供需兩側實現低碳轉型是二手吊車的重要驅動。為此,施耐德電氣聯手寧德時代、星星充電等合作伙伴聯合舉辦“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一同助力能源行業數字化低碳轉型。7月15日,經過嚴格篩選后是二手吊車的13家創新技術企業已經正式入營,在導師團護航下共研共創,將最終形成高可用、可復制的綠色能源管理創新解決方案。在此期間,我們對部分入營企業進行了探訪,圍繞其自身優勢、科創經歷、項目進展等方面,通過Q&A形式,為大家呈現“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入營企業的初畫像。
首期對話嘉賓是以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羅鋒,他曾是一名建筑師,工作中始終嘗試用新的工具、軟件來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后來,開始應用AR技術結合建筑信息模型來輔助施工管理。從建筑師轉型成為IT創業者,羅鋒將把重心轉到通過科學技術來提升建筑行業信息化能力。
讓我們聽聽他對科創的感悟、以及參與“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一路走來的點滴體會和心路歷程。
Q:您如何看待科創這件事兒?
A:科創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無論是微創新還是顛覆式創新,任何行業進步都離不開科技與創新,所以科創是行業發展的一種常態。
Q:在科創旅程中,是否面臨過哪些困惑和挑戰,有哪些心得體會可以分享?
A:科創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團隊作戰,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最大的挑戰是契機,一是技術發展階段的契機,一是市場成熟的契機。科技創新需要領先市場和技術半步,才會收獲快速發展和良好的市場反饋。
Q:請您介紹下以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A:作為建筑全生命周期BIM + AR + AIoT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以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以見科技”),旨在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BIM可視化管理與智能服務,通過AR技術將BIM融入實景,輔助施工過程管理及建筑運維管理。
Q:請您介紹下以見科技參加“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的初衷?
A:以見科技一直服務于AEC(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行業,除對建筑工程質量的關注,我們也關注建筑能耗。因此在既有業務外,我們愿意發揮技術專長,不斷拓展新領域,挖掘新機會。
Q:為什么會選擇“數據中心配電場景的數字孿生”這一課題?您如何理解“數據中心配電場景的數字孿生”?
A:數字孿生可以有多種形式的理解,一般來說,是把物理世界進行數字化,模仿物理特性或邏輯結構,形成一套數字化體驗;從技術角度而言,和以往的數字仿真以及當下的VR技術較為接近。
以見科技擅長AR技術應用,所以我們更愿意將數字孿生理解為通過AR技術,將虛擬空間與真實世界的進行鏈接,臨場感更強,生產成本更低。所以我們想利用AR交互能力,為數據中心的數字孿生創造全新體驗。
Q:針對這一課題,以見科技有哪些優勢?
A:以見科技擁有新的解決思路,將以“半真實半虛擬”的方式來解決模擬培訓和應急演練的問題?;谌S空間的數字交互,一直是以見科技的強項。
Q:請具體介紹下以見科技的具體研發方向?
A:在AR技術的框架內,形成一套基于空間環境能夠自定義生成交互控件的編輯器,以此來應對復雜多變的數據中心日常以及應急的培訓與管控。
Q:目前進展如何,是否遇到困難和挑戰?
A:設計工作有序進行。對于一個新的應用領域,對于數據中心日常運維和業務邏輯的掌握,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Q:在與導師、行業專家、一線客戶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事情嘛?
A:導師非常專業,不僅對于業務場景,對于各種新技術的見解也非常深刻。客戶對于新技術的擁抱非常積極,也非常愿意提供POC場景。
Q:最后,請您用一句話概括進入加速營至今最大的感受?
A:這是一場科技創新實踐者和科技創新擁抱者的盛大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