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來看看鐘秋平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初心
“青海省尖扎縣脫貧了!”
2020年4月21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公告
批準尖扎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
喜訊傳來
華能派駐尖扎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第四位援青干部鐘秋平第一時間發了朋友圈
一時間,點贊霸屏
作為集團公司援青干部中唯一是最大的吊車12000噸吊車的女同志,很多人難以理解鐘秋平的選擇,但鐘秋平不多解釋,因為在她心里,作為一名黨員,個人價值就體現在想國家所想、做時代所需。“援青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她說。
鐘秋平的故事
就從這里開始
“我的堂爺爺十幾歲就參加了紅軍,”說起堂爺爺鐘國楚,鐘秋平十分驕傲。她的父母也都是黨齡幾十年的老黨員,在家人和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鐘秋平就好似有著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
1997年,剛踏入華東政法大學的校門,鐘秋平就想到要提交入黨申請書,由于沒滿18歲,遺憾錯過。“不能為了入黨而入黨。只有思想上真正入黨了,才能配得上這個組織。”終于,1999年10月,鐘秋平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前有些事情自己還會偷偷懶跟著走,但自從成為黨員,我覺得必須時刻帶頭做表率。”鐘秋平這種爭先、奉獻的精神一直延續到今天。
2
“瓜正切,鐘縣長!”
2014年,為了和丈夫、女兒團聚,鐘秋平加入了華能大家庭。2016年5月的一天,集團公司發出選派干部去青海省尖扎縣援建的通知。鐘秋平撥通了愛人的電話,“條件符合,組織需要,當然應該報名,我全力支持你。”愛人的回答斬釘截鐵。但娘家人對她的決定卻十分擔心,與此同時,一些議論聲開始出現,“她是不是家庭關系出現了矛盾?”
然而,這一切都在鐘秋平接到入選通知時煙消云散。“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鐘秋平的眼里閃耀起黨員的信念之光。
信念雖堅定,但現實卻充滿挑戰。
剛到尖扎,高原反應、語言不通、從未見過的藏式飲食,甚至質疑聲都涌向鐘秋平,但她很快調整好心態,積極融入藏區生活。
為了將對口援建更好地融入脫貧攻堅,鐘秋平選擇從最困難、最偏遠的地方著手,對全縣9鄉鎮1辦事處進行深入走訪調研。道路難走,住戶分散,天氣多變,鐘秋平卻一村村走、一戶戶看,有項目沒項目的地方都看了個遍。最終耗時兩個月,她把當地情況摸了個透。
看望結對幫扶貧困戶桑杰當知夫婦
在走訪中,鐘秋平對兩個村子印象很深刻——多加鄉拉群村和尖扎灘鄉來玉村。她形容為“四最”:海拔最高,最偏遠,地質條件最惡劣,生活條件最差。
看到縣里來人了,拉群村的村民把他們緊緊圍住,村長拉著鐘秋平就沒撒手,一直訴說著他們整村搬遷的愿望。回到縣里緊急開會后,鐘秋平向集團公司做了詳細匯報,為縣里易地搬遷扶貧爭取了集團項目和資金支持。
最終,身居“山溝溝”的251戶貧困戶順利搬遷到了生活交通便利的黃河之濱,也就是今天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德吉村(“德吉”藏語是幸福的意思)。
看望結對幫扶貧困戶拉蓋加
“瓜正切,鐘縣長!瓜正切,華能!”(“瓜正切”藏語是謝謝的意思)為了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鐘秋平還規劃啟動了同舟工程救急難行動、棟梁工程助學行動、祝福工程興農行動,有力補充了民生改善方面的短板。“沒想到這個女縣長還真有本事,了不得!”鐘秋平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讓曾經的質疑之聲化作了一個個“點贊”的大拇指。
“寶貝,單位要派我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不能每天陪你了。”
“要去多久?”
“三年,你小學畢業我就回來了。”
“你為什么要報名?為什么要丟下我!”
對于女兒而言,毅然離開三年的鐘秋平或許是個“壞媽媽”,而尖扎縣許多孩子卻多了一個“好媽媽”。
和尖扎灘鄉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尖扎灘鄉兩個小學的幾百名孩子從學前班就開始寄宿,條件十分艱苦。鐘秋平決心要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經過鐘秋平積極呼吁和連線搭橋,中國婦女兒童基金會為孩子們送來了“母子健康快車”,中華文學基金會、集團公司、新能源公司及同事、朋友為孩子們送來了藏漢圖書、書包、棉被、校服和各類愛心物資……“鐘縣長是真的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了。”尖扎灘的老師們由衷感嘆。
和尖扎灘的孩子們一起過“六一”
華能歷任援青干部回去后都十分掛念尖扎的孩子們,他們聯系鐘秋平,想再資助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幫助他們上大學。當鐘秋平把援青干部資助的錢、物交到孩子手里時,她也會帶著這些孩子出去吃“大餐”。她覺得為孩子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她在尖扎的生活變得更加溫情有意義。
回望援青歲月,黃河、草原、牛羊、藏歌、五彩神箭在鐘秋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尖扎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特殊的經歷,援青是我永遠的驕傲。”鐘秋平眼里的光,又閃耀了起來。
文:楊心蓓
責編:趙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