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視《超級裝備》
第二季攝制組
深入徐工生產車間和施工一線
進行取景拍攝
以紀錄片是吊車視頻的方式
展示徐工獨具魅力是吊車視頻的
先進尖端裝備和高質量發展成果
徐工步履式挖掘機
“鋼鐵螳螂”
作為行業裝備智造是吊車視頻的典范
又要在央視出鏡啦!
接下來讓我們
跟隨攝制組的拍攝日志
提前預覽一下吧~
? “螳螂”變身“獅子王”
五月末,晴天萬里,烈日當空。
廢棄的采石場巨石嶙峋, 溝壑險峻。上午十點,“鋼鐵螳螂”奇異的身影出現在巨石陣里。
鋼鐵螳螂,學名叫ET120步履式挖掘機,“ET”聽起來是不是很科幻?
在雅西高速搶險和四川涼山木里火災救援現場,都曾留下過“鋼鐵螳螂”的身影,這就不得不說到它精巧的設計和靈動的機身了。
它自重12噸,四肢的張角幅度可達到60度,最大步距為5米,能攀爬45度斜坡,跨越4米高的障礙物,涉足2米深的水域。
18個液壓油缸,能支持它在山地、沼澤、隧道等復雜地形中如履平地,適用于雪崩、地震、滑坡、堰塞湖等災后搶險救援,甚至在4500米高海拔、零下40度的極限環境下也能勝任,被習總書記形象地稱為“鋼鐵螳螂”。
5月24日,安徽宿州,烈日炙烤著荒廢多年的采石場。在這里,“鋼鐵螳螂”將完成爬坡、越障、涉水、碎巖等多個高難度動作。
首先是爬坡實戰演練
一座目測超過四、五十度的山坡
聳立在“鋼鐵螳螂”面前
就看它能不能順利攀爬了
駕駛員張旭雖然對“螳螂”的習性頗為了解,但之前也是多在調試場操作,真正像這樣的實戰演習畢竟少有,不免有些忐忑和緊張。
只見“螳螂”把屁股朝向山坡,將起重臂挖斗作為第五支點,以額觸地,與兩只后輪成三足鼎立之勢,將兩只前輪提升起來。這樣,“螳螂”前爪落地,兩條前肢伸長到了最大限度。
通過調整前后支腿的長度,補償山坡的傾斜角度,使“螳螂”在爬坡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避免翻覆。
張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螳螂”,全神貫注地操控手里的遙控器。經過一系列出神入化的操作,對動作和角度的不斷調整,鏟斗和底盤的密切配合,“螳螂”終于從容爬上了山頂。
當它攀登上山崖的一刻,像極了一頭仰天長嘯的“獅子王”。
漂亮!在車世界里,就屬它傲立群雄。
考試通過,掌聲響起,“螳螂”又要轉戰下一場:越障和涉水實戰演習。
這里小編就不一一啰嗦啦,等到第二季在央視播出時,請各位到節目中去一睹為快吧。
? “千手螳螂”顯神威
正午時分,采石場的溫度升到近四十度。
此刻,“鋼鐵螳螂”已被卸下挖斗,換上巖石鉆。另一場考試即將開始——破巖。
“螳螂”可不止只有爬坡、涉水、越障這些看家本領,它雖然只有一條起重臂,卻可以搭載不同的機具。
這就像一個身體配備了好幾雙手,可根據災難現場的實際需要,用不同的手來干不同的活。
比如,裝上挖斗,它能掘地三尺;裝上抓斗,就能搬運土石;裝上消防炮,可以澆滅火情;裝上巖石鉆,就能破巖碎石;裝上伐木機,可以鋸樹伐木;而裝上液壓剪,則可以剪斷鋼筋,是全地形、多用途的智能應急救援裝備。
哇塞,小編才疏學淺,聽說過“千手觀音”,沒見過“千手螳螂”。
破巖考試開始了。
“螳螂”穩穩地站立在石崖邊,粗壯的巖石鉆對準一塊巨石的前緣,在電機千鈞之力的作用下,鉆頭飛速旋轉,頃刻間,巖石崩裂,煙塵飛散。
對于“鋼鐵螳螂”的十八般超強武藝,張旭卻覺得“駕駛它,就像操控一只大玩具。”因為“螳螂”能完成非常復雜的動作,但操作起來卻十分簡便。
這得益于設計團隊賦予它的人性化、智能化的特點。
正如設計團隊負責人馬懷群老師所說的,“通過自主編程的專用控制軟件、CAN總線技術和可編程控制器,對液電系統進行轉換集成,實現底盤的百變運動。集成化處理操作簡便,駕駛員只需專注于救援,不必為操作太復雜而分心。”
“鋼鐵螳螂”
到底會有哪些精彩表現?
是否還有其他產品入鏡呢?
紀錄片《超級裝備》第二季
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公眾號《紀錄片超級裝備》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