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來看看49歲黨員是吊車租賃的初心
向左滑動
填海造陸 謀劃IGCC
十二年前,天津濱海新區填海造陸是吊車租賃的一片灘涂之上,幾臺大型機械孤零零地停放著,海風呼嘯而來,吹著臨時搭建是吊車租賃的板房嘩嘩作響。板房內,一位身著藍色牛仔工裝、身材清瘦的年輕人正舉著圖紙與身邊的人滔滔不絕地討論著。
這位年輕人名叫李志強,他們正在謀劃的是中國第一座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電站的建設。多年后,當初的藍圖已變為現實,IGCC電站在這里拔地而起,并連續運行3918個小時,成功打破了世界紀錄。當年在板房內“指點江山”的李志強,如今已經成長為天津IGCC的副總經理。
能夠參與建成‘中國第一’的綠色燃煤電站,將青春奉獻給它,我感到無比自豪!
我已下定決心,竭盡所能,建成中國第一座IGCC電站,為中國的煤電蹚出一條新路來。
這工程是千秋萬代的事業,黨和人民都在看著,原則底線我們必須守好!
日夜奮戰在海邊簡易的工作板房里,冬天漏風、夏天漏雨,條件極其艱苦,隨時隨地而來的新問題讓李志強和團隊措手不及。很多個通宵達旦的夜里,李志強也問自己:“還能堅持下去嗎?”看著眼前空蕩的灘涂,他想象著這里未來將聳立起一座現代化電站。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外國行的,我們中國也一定行!”
2011年1月24日,IGCC電站即將迎來廠用電受電。這時候卻接到一個壞消息,李志強立刻披上軍大衣趕往現場。經過徹夜的溝通討論,解決方案被最終敲定。接下來的幾天,他不眠不休,一直堅守在現場,搶在預定日期之前完成了任務。
2012年11月6日,電站正式投產。當氣化爐點火成功的那一刻,李志強心中百感交集,他形容那一刻猶如看見自己的孩子出生一般興奮。他與同事們緊緊握手,大家都沒有說話,可每個人的眼眶卻已濕潤。
中國的發展必將走向綠色低碳,能源電力的發展也將迎來重大變革。我們必須要牢牢把握能源轉型的新機遇,用智慧和技術探索發展新路徑,成為實現‘雙碳’目標道路上的先行者。
眼下,李志強正在抓緊推進IGCC自動化改造工作,僅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超過30項自動化改造措施,他認為,提高機組自動化率就是提高效率,就是提升自身競爭力,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碳中和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主動組織與清能院等單位開展聯合研究,針對如何優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提高減碳效率進行全方位探索,并通過與油田、化工廠等單位合作,研究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途徑。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不變的初心引領著李志強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走過了一段又一段荊棘路。更加綠色、美麗的中國需要有人開拓探索,需要有人堅持創新,需要有人無私奉獻,李志強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為中國煤電綠色發展再蹚出一條新路來!
文:李榮昊
責編:趙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