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推出百集微紀錄片《信物百年》,以“紅色信物”為切入點,由以中央企業為代表是起重機的100家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負責人介紹企業是起重機的傳家寶,以小見大,以物證史,揭開企業澎湃發展歷程背后鮮為人知是起重機的動人故事,見人、見物、見精神,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這部《設計手冊》
形成于1953年
被當時的設計人員譽為
電力“寶典”
對我國電力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
具有奠基性與指導性意義
在它的背后,又有怎樣的一段故事?
以下視頻來源于央視財經
▲ 《信物百年》第十一集《不曾發行的設計手冊》
新中國電力“寶典”
1953年,正午的陽光沒有任何阻礙的揮灑下來,沈陽東陵的一座丘陵上,有一條聲勢浩大的人形長龍,喊著號子在山坡上不斷行進著。仔細一看,隊伍中都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相隔兩三米一個人,肩上扛著一根長長的導線。他們管這種施工放線叫做“耍大龍”,汗水浸透了每一個人的衣衫,他們的臉上卻都是充滿干勁兒的神采!
▲中國自主設計和建設的第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松東李送電工程
▲松東李送電工程參建人員學習技術要點
▲松東李線工程,冰天雪地中進行架線施工作業
1953年7月15日,“506”工程正式開工。設計人員邊學邊干,完成了我國第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的設計任務。
自1950年成立,到1953年,東北院的設計人員還協助設計完成了撫順發電廠,自主設計完成了齊齊哈爾電廠改建工程,通過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編制完成新中國第一本電力《設計手冊》,并于1953年11月印制完成。
▲1955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編號特12郵票一枚,紀念松東李線建成
這部《設計手冊》因為是內部資料,沒有對外發行,但被當時的設計人員譽為“電力寶典”,它對我國電力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具有奠基性與指導性意義,書中一些總的設計原則和規程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
“贊成興建此壩”
在聽完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的第二方案后,毛主席表示贊同,他指出:“在設計施工中,不要把長江變成短江,要做到三救:即救船(通航)、救水(防洪)、救魚(解決中華鱘由下游到上游繁殖問題)。”
1970年8月20日,武漢軍區和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向黨中央、國務院、毛主席呈送了《關于興建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請示報告》。周總理、幾位副總理和有關部門,一致同意,并指示抓緊準備工作。
1970年12月26日凌晨,毛主席作出批示:“贊成興建此壩。現在文件設想是一回事,興建過程中將要遇到一些現在想不到的困難問題,那又是一回事。那時,要準備修改設計。”
12月30日,在長江西陵峽口,萬炮齊鳴,代號為“三三〇工程”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十萬軍民人挑肩扛大會戰。從此,我國水電建設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
▲葛洲壩工程開工誓師大會
由于樞紐建筑物設計未明確,1972年,葛洲壩工程停工,通過更改設計,明確了壩體和樞紐按照“一體兩翼”布置,葛洲壩于1974年底重新開工,1981年初,葛洲壩集團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截流長江的壯舉。1988年,葛洲壩全部工程建設完工。
▲三峽水利樞紐
▲烏東德水電站
▲白鶴灘水電站
掌握高參數、大容量機組設計技術
▲1982年2月,赴美國聯合開展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初設的部分技術人員合影。
作為設計技術轉讓負責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原院長湯蘊琳率領團隊,于1981年4月至1982年2月,到美國依柏斯庫工程公司參與共同設計。
那期間,我國電力設計人員既研習典型設計、標準設計、流程規范等技術,又領會先進的管理制度和體系。通過這次學習,設計人員逐步掌握了高參數、大容量機組的設計技術。
回國后,湯蘊琳詳細整理學習資料,主持各設計院開設學習班,雖然從頭學起并不容易,但大家都非常積極,鉚足了勁頭。
通過與國外廠商共同設計,我國首個30萬千瓦、60萬千瓦電站設備制造與設計技術“雙引進”工程——山東石橫電廠一期工程、安徽平圩電廠陸續開工建設,我國火電設計技術和裝備制造技術逐漸邁向國產化進程,完成了從學到趕、從趕到超的“華麗轉身”。
▲浙江玉環電廠,中國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
在核電領域,中國能建參與的常規島設計和技術咨詢工作,伴隨中國核電一路同行。
20世紀80年代,中國能建全程參與了我國大陸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選址,并承擔了常規島設計與建設。
▲秦山核電一期
五奪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松東李線”的建成,使我國站在了電網設計的高起點上,艱苦創業、勇于創新,中國電力建設者的精神特質一直延續。
▲劉天關(劉家峽—天水—關中)輸電工程,我國第一條330千伏輸電線路
▲中國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投運
▲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
中國能建設計建設了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國內首個商業運行的太陽能塔式光熱電站、世界上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蘇州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項目,主編的世界首部《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標準》,國家標準《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標準》,助力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百年信物,薪火相傳
1953年 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座發電廠——齊齊哈爾發電廠投運;
1954年 中國自主設計和建設的第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松東李220千伏輸電線路投運;
1972年 中國第一個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劉家峽—天水—關中輸變電工程投運;
1981年 中國首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平頂山至武昌超高壓輸變電工程投運;
1981年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實現大江截流,這是人類首次截斷長江;
1987年 亞洲第一條直流輸電工程——葛洲壩—上海±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1991年 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設的核電站——秦山核電廠一期投運;
1998年 中國20世紀建成的最大電站——二灘水電站首臺機組發電;
2005年 中國第一個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工程—— 官亭—蘭州東輸變電示范工程投運;
2006年 中國第一座國產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電廠—— 華能浙江玉環電廠投運;
2009年 世界第一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
2010年 世界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云南—廣東±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2011年 世界海拔最高、施工凍土最長、高寒地區建設規模最大、施工難題最多的輸變電工程——青藏交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2012年 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最后一臺機組投產發電;
2014年 世界第一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四位于一體的新能源工程——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投運;
2015年 世界第一個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江蘇泰州電廠二期二次再熱工程投運;
2017年 中國自主設計、制造、建設、運營的首批百萬千瓦的核電項目——福建福清核電廠一期工程投運;
2018年 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熱電站——摩洛哥努奧三期光熱電站投運;
2019年 世界第一個1000千伏特高壓GIL綜合管廊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投運;
2019年 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
2019年 中國出口海外并投入商運的首臺百萬千瓦燃煤機組——印尼芝拉扎電站三期工程投運;
2020年 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投運。
……
從松東李線到葛洲壩工程、秦山核電
再到特高壓、“華龍一號”
一張張精細的規劃藍圖
一座座巍峨的工程豐碑
從當年這本設計手冊走出
一同延續到今天的
還有一代代中國能建人
艱苦創業、勇于創新、
追求卓越、敬業報國
的珍貴品質
從“中國第一”到“世界之最”
中國正從電力能源大國
向世界能源強國大步跨越
中國能建已經成為
全球能源企業中
一張格外閃亮的名片
當前
中國能建
正在聚焦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
圍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
新型電力系統
大力實施公司“146”戰略
持續發揮全產業鏈優勢
力爭在推動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
為我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
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