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吊車司機年,工業4.0的概念被德國率先提出。在此,中國工業亦緊跟世界趨勢;《2025中國制造》更為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為徐工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
徐工一如既往,積極行動
2016年,徐工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率先布局,與阿里云公司攜手,打造業內首個工業云平臺。以此為標志,徐工掀開了中國工程機械產業+互聯網的大幕,此后盡管不乏跟進者,但對產業和互聯網結合,具備如此深度,如此系統理解的企業,至今仍然鮮見。
徐工與阿里云公司攜手,打造業內首個工業云平臺
在徐工起重機互聯網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可以找到32萬臺設備的地理信息,整體開工率、運行數據、遠程運維診斷信息等,每天收集5億多條信息數據,支撐產品基于大數據的研發設計,實現基于大數據的遠程運維服務,為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研發創新提供了源頭數據支持。
在制造體系上,徐工的智能裝備讓世界為之驚訝
目前,全球范圍內,徐工擁有行業規模最大的焊接機器人集群、智能化定扭、支持起重機混裝模式的柔性裝配生產線、以及靜電噴涂、集中供漆技術履帶吊集成的大型零部件涂裝線,實現了1人操作10臺設備,甚至遠高于一些歐美日系競爭者。
徐工擁有行業規模最大的焊接機器人集群、智能化定扭、支持起重機混裝模式的柔性裝配生產線、以及靜電噴涂、集中供漆技術集成的大型零部件涂裝線
敢為智能化之先后,徐工起重機亦在構建持續優勢
近幾年,徐工起重機在此累計投入超30億元,通過9條智能化生產線的升級,實現制造過程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生產效率提高了25.8%,起重機生產節拍達25分鐘/臺,比行業水平提高一倍以上,輪式起重機生產效率和制造實力全球第一。
徐工輪式起重機生產效率和制造實力全球領先
做到這些還不夠,在上游設計研發環節,徐工也寄望以先進技術,提升效率。為此,徐工起重機推進了全價值鏈信息化系統的整合優化,構建行業領先的全球協同研發信息平臺;首次應用加上全三維數字化的工藝設計,如此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使產品研發周期從13~36個月縮短到10~28個月,研發效率提升22%,產品生產準備周期縮短50%。
“全球范圍新工業革命徐徐展開,由此觸發的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無疑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主線,這將引領中國產業升級,推動裝備制造業再度繁榮。”孫建忠對此表示,“徐工起重機械率先在智能制造上身體力行,歷時11年的工藝積累,兩年研發制造,徐工搭建起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大型結構件焊接生產線,以此為起點,在更多環節和流程上,徐工起重機械還在醞釀新的突破和改革。”
責任編輯: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