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助力2022年杭州亞運會,紹興智慧快速路首迎突破
10月30日上午,2022年杭州亞運會重點配套工程浙江紹興二環西路智慧快速路工程鑒湖大橋輔橋建成開通,與此同時,三公司工人開始拆除原鑒湖大橋并新建該大橋。截至目前,這項智慧快速路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22年亞運會前實現通車。紹興城投集團二環西路現場總指揮王翔介紹,全長9.02公里是吊車型號的紹興二環西路智慧快速路工程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重點配套工程,也是紹興市“六橫八縱”快速路網是吊車型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成為連接老城區與新城區是吊車型號的重要通道。它采用“主線高架+地面輔道”的建設形式,沿線涉及二環北路、鐵路蕭甬線、霞西路公鐵立交等。作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分會場,紹興將承辦亞運籃球項目預選賽(小組賽)和排球項目預選賽(小組賽)等,并承擔多個項目訓練備選。三公司項目經理萬成福說,他們擔負的新建鑒湖大橋創多項國內紀錄,其中,主橋三跨總重約2970噸,單側輔橋三跨總重近2000噸,為國內首例連續三跨變截面鋼箱梁滑移施工工程。滑移施工單聯鋼箱梁最大重量和截面高差,也均創國內之最。紹興二環西路智慧快速路工程沿線管線復雜,產權單位多,作業面狹小,而鑒湖大橋拆建作業不封路、不封航,不僅要保證紹興市水上運輸主干道這條五級航道的正常通航,還要確保鑒湖老橋的交通運行,項目部必須克服復雜條件下水上大跨度鋼箱梁安裝、既有多跨拱梁組合橋拆除及鋼箱梁變截面高精度立體加工與拼裝等難題。鑒湖大橋拆建也因其技術難點多,建設難度大,安全風險高,被中國鐵建系統列入2020年度全球新立項的12項技術重難工程科研攻關項目之一。三公司項目總工程師鄧朝友介紹,面對重重難關,項目技術小組會同有關專家,大力進行科技攻關。其中,鑒湖大橋下面的湖水深僅4米,河面寬140米,浮吊施工和地面吊裝都無法實施,技術小組經過多次論證,創新實施了累計頂推滑移施工方法。這也是國內首次將累計頂推滑移技術應用于大跨連續鋼箱梁作業。
為了保證這項創新技術順利實施,技術小組和專家又論證確定了水中支架系統和滑移系統,對支架預壓進行了多次荷載試驗,并將支架預壓安全系數從1.5調整為2.0。同時,他們改變以往大跨度鋼箱梁支座體系,創新使用智能支座,集成傳感技術和數據采集技術,對橋梁整體的受力狀態和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確保了橋梁總體安全。該大橋累計滑移的變截面鋼箱梁截面高差2.4米,是目前國內鋼箱梁橋累積滑移施工最大高差。在鋼箱梁的頂推滑移施工過程中,因變截面鋼箱梁截面高度差越大,橋梁底板拱形拱度越高,其鋼箱梁的滑移穩定性越易受影響。為防止鋼箱梁在滑移過程中扭曲變形,項目部在滑移前端設置導梁,采用了6個液壓千斤頂進行同步頂推滑移,實現滑移過程糾偏,他們還在鋼箱梁底部設置了38個固定滑靴,確保了鋼箱梁滑移的整體穩定性。項目首創的累計頂推滑移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項目部還積極推廣四新技術應用。在鋼箱梁的加工生產中,他們采用可調式智能化胎架加工制作工藝,通過調整胎架高度,實現對鋼箱梁拱度的精確設置,不僅簡化了制作工序,加快生產效率,還有利于鋼箱梁滑移的無縫拼接。對于橋面鋪裝工程,他們采用了ECO改性聚氨酯鋼橋面鋪裝技術,這種“去瀝青”“單層”的技術體系,不僅能有效解決車轍疲勞、低溫收縮、水損害和老化等典型傷害,而且工序簡單,無需大型設備作業,有效提高了建設效率。萬成福說,為落實“智能亞運”的目標,紹興二環西路智慧快速路工程采用“BlM(建筑信息模型)+GlS(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數字信息化管理,為國內最先進的智慧工程。該工程融合BIM設計、5G現代通信網絡、智慧芯片等現代技術,實現網聯車測試系統、智慧云控平臺等先進功能,以“智能、快速、綠色、安全”實現交通的銜接優化,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現狀。初步統計,整個二環西路基礎以上部分裝配率高達90%以上,城市高架橋梁多為預制裝配式工程。預制構件包括立柱、蓋梁和箱梁3部分,該鑒湖大橋路段就有1萬多個預制構件。“通俗講,該工程就是采用‘搭積木’方式建造。”萬成福說。橋梁預制裝配式技術,具有施工工期短、安全風險低、綠色環保等優點,但立柱安裝技術難度并不小,在安裝過程中,主要是精度控制,項目部實現了安裝作業垂直度誤差控制在1‰以內,平臺位置的偏差控制在了2毫米以內。目前,三公司項目部正在按照建設單位紹興城投集團 “奮戰一百天,確保全年紅”百日攻堅勞動競賽,以“分段作業”法,推進工程整體進度。據悉,該工程將于2022年5月建成通車。建成后,將顯著改善城西擁堵狀況,加速形成“全市域一小時、大市區半小時”高速交通圈,對紹興實施“融杭聯甬接滬”城市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中國吊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