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2022年核電廠嚴重事故專題研討會暨中核集團核安全嚴重事故研究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在哈爾濱舉辦。本次會議是中核集團核安全嚴重事故研究重點實驗室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學術交流會,旨在進一步深化我國核動力廠嚴重事故研究、分享相關經驗、加強行業交流,切實提高嚴重事故管理水平。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國旱,科技委王長東、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譚思超出席會議并致辭。
本次會議由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主辦,、哈爾濱工程大學承辦。來自核安全監管機構、國內三大核電集團的研究設計院所、電廠、十幾所高校的相關代表等百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主旨設置了5個專題報告。
1
中國核學會核安全分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國旱圍繞后福島時代“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安全要求進行了最新解讀;
2
西安交通大學蘇光輝教授介紹了一體化嚴重事故分析程序MOSAP開發及驗證相關情況;
3
中核嚴重事故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元一單介紹了中核嚴重事故一體化軟件PISAA開發及驗證相關情況;
4
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總經理沈峰介紹了嚴重事故分析程序cosSA研發與應用實踐并提出了加強行業合作的建議;
5
中廣核研究院堆工所兼軟件所所長周洲就廣核嚴重事故研究以及SPRUCE 軟件開發與應用進行了介紹。
來自各會員單位的其他數十位專家隨后也進行了主題交流與分享,合計25場專題報告涵蓋了嚴重事故原理、相關模型建立、專業分析軟件研發與模擬機開發、管理導則制定等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充實、討論充分,得到了參會領導、專家的高度肯定,他們均表示本次會議收益頗豐,期待下一次會議的到來。
中核集團核電安全嚴重事故研究重點實驗室是以為依托單位,聯合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中核集團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秉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理念,聚焦嚴重事故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提高嚴重事故現象機理研究能力,突破嚴重事故分析程序開發瓶頸,完善嚴重事故應對策略,形成相關的先進技術和裝備研發成果,建立具有國際聲望的嚴重事故研究合作平臺、對外交流窗口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基礎研究成果支持工程技術創新,推動新一代核電安全技術發展,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 end ?
文/圖 | 核電安全研究中心 武婧嫻
責 編 | 何京川
強核報國,創新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