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旭武,現任江門四標項目副經理,一個89年出生是拼裝吊車視頻的小伙子,年齡不大,卻是“轉戰南北、風餐露宿”是拼裝吊車視頻的“老人”了。
那一刻,初心點燃
剛入職,他便申請去了公司當時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惡劣是拼裝吊車視頻的西久項目。他說,“年輕人就應該到艱苦的環境中磨煉自己的意志。”
項目所處位置海拔三千多米,年均溫度不超過7℃,低氧壓、高輻射、高嚴寒遠比他想象得要惡劣的多,頭疼、氣喘、失眠一系列高原反應,讓身體素質非常好的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慢慢適應過來。
凜冽的寒風,堅硬的戈壁灘,稀薄的空氣,伴隨著他一步一步走在測量的路上。
拉脊山隧道攻堅戰逐漸進入尾聲,測量是隧道順利貫通的關鍵工序,測量、放樣、反復校核,每次看著手表,只知道是幾點了,卻不知道是白天還是黑夜。最后一周,他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幾乎是連軸轉。
“通了,通了...”青海首條高海拔超長公路隧道終于貫通了,掌聲、歡呼聲、笑聲、鞭炮聲匯成一片,大家歡呼雀躍……頓時,他心中成就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也更加堅定了作為工程人的那份初心。
放心,因為有他
參加工作一年后,趙旭武就被調到寶蘭項目,擔任技術主管。
寶蘭客運專線的施工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對他一個鐵路建設新兵來說壓力不言而喻。領導卻還將項目施工難度最大的筆架山隧道交給了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當時項目測量技術人員缺乏,項目只給他配了4名見習生。
五人測量小分隊邊學邊測,邊實踐邊鉆研。他通過優化程序、分組作業,硬是將2小時的測量時間縮短至20分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次測量放樣中,因為太專心,拱頂一小塊石頭掉了下來,砸傷了他的腿,他強忍著疼痛完成了工作,額頭上早已溢滿豆大的汗珠。
項目領導讓他休息,他卻說,“不能去現場,我可以在項目做內業資料。”最后,只能強制讓他回家休養。回家還不到一周時間,就先后多次給項目領導打電話要求回去上班。
因為工作需要,公司安排他回西久項目負責竣工資料驗收,僅僅用了三個月時間順利完成任務,成為全線第一家一次性完成交驗工作的單位。
他身上總是有那么一股韌勁和拼勁。在面對寶蘭客專高鐵接觸網預埋槽道的安裝施工難題上,他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探索、總結,研究出新的安裝工藝,解決了槽道安裝合格率低的問題,并先后榮獲了中鐵十局優秀QC成果二等獎、陜西省建協一等獎和中國施工業協會二等獎。
2016年,他被調到了江門七標項目擔任工程部部長,也把自己在西久項目的嚴謹和在寶蘭項目的韌勁帶到了江門項目。
“小趙在那兒,我們放心!”這是項目領導對他的評價。
堅持,只為有人懂
樂觀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但笑容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與不易。
2014年,他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建立了幸福的家庭。LOVE
妻子善解人意,全力支持他的工作。連婚禮都是家人和妻子操辦的,婚禮的前兩天他才回到家,匆忙辦完婚禮又要趕回工地。
“媳婦,對不起!等工地不忙了我一定回來好好陪你”。
“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
一句簡單又樸素的話,卻給了他無窮的動力。
心中有不舍、有無奈,卻無怨無悔,為企業默默地奉獻自我,也努力地為家人創造幸福。
婚后,兒子的出生給他的生活帶來樂趣,但遺憾的是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每當想起兒子痛苦的哭聲、妻子滿面的愁容,心就揪的痛。一個七尺男兒,卻感到無能為力。
母親自他小學六年級至今,已經先后做過五次大手術,身體一直不好,也是最讓他牽掛的事。
一天,正在工地忙碌的他,突然接到妻子的電話。
“趕快回來,媽已經送醫院搶救了...”
四個小時的飛行,如同過了四年。等他趕到醫院時母親已從急救室出來。母親顫顫巍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沒事,這么遠的你跑回來干嘛,又耽誤工作了”,話語里滿是責備與疼愛。看著母親憔悴的面容,身上插滿了管子,愧疚和自責已溢滿眼眶……
奮斗,讓青春不負
2017年,他的工作能力和突出表現得到了公司的肯定,被提拔為項目副經理。
他常和項目的年輕人說,“路是堅持走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不管在哪個崗位,身處何種境遇,他都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扎實走好每一步。工作之余努力學習充電,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并順利考取了一級建造師。家里的日子也越來越好,母親的身體慢慢好轉,小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
“沒有公司就沒有我的今天,公司沒有我,照常運轉,但我離不開公司。”
趙旭武,作為公司80后青年的代表,面對困難,他總是堅毅自信,刻苦鉆研、不斷探索解決一個個施工難題,無論在任何時候他都沖鋒在前,在他的身上沒有傲嬌與任性,有的是對企業的忠誠和擔當,是新一代筑路人永不言敗、爭創一流的精神。
圖文:局、宣、西北公司
編輯:曹、楊
主辦:中鐵十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