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回顧了我國飛速發展的輝煌40年,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鐵建重工也交上了這樣一份國家級“冠軍成績單”,向祖國報告!
12月18日,國家工信部召開了2018年制造業單項冠軍經驗交流會
12月18日,國家工信部召開了2018年制造業單項冠軍經驗交流會,發布了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并頒發了證書,鐵建重工以素有“地下航母”之稱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摘獲“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躋身全球制造企業的第一方陣和“中國制造”的排頭兵,彰顯了鐵建重工在全球掘進機行業最高的發展水平和中國吊車網最強的市場實力。
單項冠軍產品企業證書
鐵建重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程永亮作為單項冠軍產品企業代表在本次大會上做了經驗交流,詳細介紹了鐵建重工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成就單項冠軍產品的發展之路。
他強調鐵建重工自2007年創建以來一直堅守“三個堅持不動搖”。堅持差異化的產品產業定位,聚焦深耕細作,專注于與施工工法密切關聯的非標、個性化、定制化高端裝備研發;只開發能夠填補國內外空白吊車維修的產品;研發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須處于國內行業前三名。
會議現場
堅持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明確了“自主研發、全球采購、系統集成、自主產權”的產業化理念和“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持續創新”的自主創新體制,所有產品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堅持兩個比例始終不變:研發設計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0%,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
堅持“兩型三化九力”發展戰略,致力于打造“創新型、服務型”企業和“差異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形成九種核心競爭能力。
全球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制吊車出租網造基地——鐵建重工長沙第二產業園
在基于自主創新的科技創新體系和三個堅持的創新戰略引領下,鐵建重工構建了18個研究院及70余個研究所,研發設計人員約1500人,打造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八位一體”創新平臺,充分利用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開展新產品的研發。
目前,鐵建重工成功研制了50多項全球、全國首臺套裝備,累計獲得專利授權超過1000件,連續五屆摘獲中國專利獎,主編參編的5項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國家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首批用于規范隧道掘進機制造全流程的國家標準,填補國內空白,有效促進了我國掘進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推進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引領中國裝備“走出去”發揮了重要作用。
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等重大展會中,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
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掘進裝備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年位居第一,年增長率30%以上,躋身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5強,結束了國外產品對我國長達30年的市場壟斷,實現了從技術到市場的全面主導,榮登央視大型專題片《大國重器II》經典案例。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推進,鐵建重工盾構機和TBM遠銷俄羅斯、土耳其等歐洲發達國家和中東地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注入“中國動力”,其中鐵建重工出口莫斯科地鐵盾構機“加麗娜”作為國內掘進機行業唯一代表入選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成為大國重器走出國門的典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高度點贊掘進裝備躋身世界前列,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在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重器Ⅱ》中,鐵建重工生產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成為全行業唯一代表,獨占了掘進機領域,引起鐵粉們為“國之重器”瘋狂打call。
2018年,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5臺盾構機出口“地鐵之都”莫斯科,挑戰世界極寒地質難題。
對歷史最鄭重的紀念,是再創輝煌。鐵建重工從零起步,從無到有,面對挑戰與困難,不懈奮斗、與時俱進,書寫了一個個“制造傳奇”。
改革開放40年,“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這僅僅是鐵建重工發展歷程的璀璨一筆,勤勞、勇敢、創新、智慧的鐵建重工人,正在不斷邁出“中國制造”的光輝腳步。(本文來自鐵建重工)
責任編輯:Yao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