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關鍵節點。盤點江漢油建公司年中業績,令人振奮:市場開拓新簽合同額20.03億元,完成年度目標118%;實現產值12.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71%。生產經營指標全線飄紅,新簽、產值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利潤總額同比增加,發展態勢穩中向好。
可量化的數字背后,包含的東西遠遠超過了數字本身。如何將殷殷囑托變為生動實踐,江漢油建公司在前進中探尋,也在回望中前瞻。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場“三個在哪里”大討論正在江漢油建公司近3000名員工中樸素而熱烈地展開。知道在哪里,才能不慌張;知道走向何處,才能保持從容。
該公司黨委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將“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豐富內涵引向深入;認真查擺安全、市場、創效、創新、管理、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在重點工作中以實績實效踐行責任擔當。東營原油庫遷建、西三中、山東管網東干線等工程建設,正踏著目標節點安全優質高效向前邁進。
作為資源型企業,發展的根基是什么?毫無疑問,一定是市場。面對不斷加碼的建設投資和白熱化的競爭態勢,機遇面前,江漢油建公司選擇自省。中標項目惟“多”、惟“大”已無法適應轉型發展需求,“含金量”成為先決考量。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毛利率較低是不爭事實,相較于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加大管控力度,減少無效低效成本,今年來,該公司更聚焦于投標前期預判,加大對投標項目“成色”的精選慎攬,建立投標資源數據庫和成本數據庫,將工程類別、施工業績、人員資質等條分縷析作為標的選擇有效支撐,完善市場開發管理體系制度,落實標前評審和投標審批,在“風險可控制、效益有保障”的前提下加大優質項目承攬力度。
既要穩健布局,也要縱深推進。在努力站穩現有市場的同時,該公司著力攻堅新業務新領域市場,全力拓展大型站場、油庫市場、EPC項目份額,推進“數字化”轉型,搭建數字技術平臺,建立完善工程建設和技術服務市場開發聯動機制,通過一流施工業績增強履約創優能力,在“育先機”中厚植市場根基。年初,該公司榮獲國家管網“優秀承包商”稱號。
干當前,想長遠。江漢油建公司深刻認知,只有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公司著力健全體制機制,在取得國家高新企業認證后,成立了科技研發中心,配齊配強中心資源,加大科研項目立項力度,積極申報專利培育專有技術,深度挖掘現有科技成果價值。
截至目前,該公司提交申報發明專利5項,新立項科研項目23項,其中《長輸管道發送鋪管施工技術研究》為集團公司級科研項目《陸地鋪管模塊化平臺研究》子課題。長距離硬巖擴孔技術、自動氬弧焊外根焊工藝等一大批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將在管道建設主戰場上展現新的動能與生機。
管道也是商品,只有當工程產值和施工成本形成良性循環,項目建設才能達到動態平衡。上半年,60多個在建項目遍布近80個施工點,在施工資源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如何攻堅項目管控,直接決定著管道建設的盈與虧。
他們從前期踏勘、方案設計到施工組織、管理手段等,全面向“精準”發力;在廣西桂林支線、新氣廣西支線、西三中四標、荊州文旅項目、西三中九標等多個項目間統籌開展施工資源“流水化作業”,人員設備精細管理,施工生產籌謀有序;積極適應技術迭代,儲備自動焊操作及配套施工人員,迄今共培育自動焊焊工210余人,實施焊接全過程工序質量管控,加大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及頻次,以精良的焊接質量贏得搏擊市場的“底氣”。
當“創效”成為主旋律,人,作為創效主體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
今年,該公司在水平定向穿越、頂管彎管等專業工序上全面推行單機組承包,每一筆成本支出與機組員工經濟效益緊密掛鉤,“降下來的成本就是效益”更加深入人心。
控制人材機消耗、鼓勵“一人多崗”、優化設備配置、結合實際創新工藝等舉措的成功實踐,也讓更多員工認識到,改革的過程,也是求索的過程,而破解困境的答案,正由每一名員工執筆作答。
下一步,江漢油建公司將按照“經濟要穩住、疫情要防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深化思想認識,認真落實石工建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集團黨組部署要求,承擔更大責任、做出更大貢獻工作方案》,在安全穩定、市場開發、項目管控、技術創新、黨建引領等方面再加壓再發力再深化,堅定不移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目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素材:江漢油建公司
編輯:蘇豪鑫
責編:陳 東
審核:孟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