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篤行 讓“徐工金”閃耀雪域高原——記徐吊車工挖機營銷公司營銷代表 張成良
西藏,旖旎絕美的雪域風光、神秘的藏文化、心靈的凈土,讓人心馳神往;但作為“世界第三極”,高海拔、高寒缺氧、高原反應、強烈的紫外線,又讓人萌生退意、望而卻步。
卻有這樣一位徐工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放棄在徐州舒適的工作環境,主動請纓開拓西藏市場!克服了極端環境帶來的身體不適,他在西藏這一空白市場堅守奮斗了5年,用“一根筋”精神讓“徐工金”閃耀雪域高原。
他,就是徐工挖機營銷公司營銷代表張成良。
勇于擔當,開拓西藏空白市場
2014年以前,徐工挖掘機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但是在西藏卻難覓其身影。為打開西藏市場,張成良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從徐州奔赴雪域高原。
初到西藏,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摸黑,身體也發出了“警報”:嘴唇發紫,渾身酸軟,整晚睡不著覺。但這些“攔路虎”都沒有嚇住張成良。短暫的調整之后,張成良開始整理思路,從行業交流開始,對每一個市場品牌,積極走動了解市場、產品結構、產品適用以及隨車吊商務交易、服務、備件等情況。有時吊車出租候在走訪過程中,遇到停車場、施工工地,他也過去拜訪交流,獲取設備使用、工程租賃收益、投入回本情況,收集客戶遇到的問題等等。
基于大量的調研數據,張成良深入分析市場和產品優劣勢,形成了西藏市場開發調研報告,為產品后續進入西藏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前期周密的籌備,2015年徐工挖掘機正式進駐西藏市場,吹響了進軍西藏的號角。
堅定信心,攻克高原適應性難題
從技術角度而言,海拔3000米是設計極限,高原適應性問題也是行業難題,但如果不解決,后續市場開拓將寸步難行。第一批車投放市場后,張成良積極參與攻克高原適應性難題。
每出現一次問題,張成良都會在實地查看后,親自到客戶家里做交流,以誠懇的態度打動客戶,爭取時間來解決問題。考慮到西藏施工工況的復雜性與典型性,張成良聯系高海拔施工單位將產品安排至礦山,從海拔5500米、5000米、4500米、4000米、3500米進行海拔梯度實驗,每天陪同技術人員一起進行技術測試與驗證。風雪交加的西藏礦區,技術人員一波波的輪換,張成良卻始終不曾離開。整整一個半月,起早貪黑,克服高原反應,愣是在就著礦泉水啃大餅的堅持下,完成了產品的高原數據采集工作。也正是這次精準的測試數據,為后期高原產品優化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西藏代理商基礎薄,工作推動難度大,張成良花費了很多心血:內勤人員素質不夠,他手把手教,從做表格講起;業務員水平不足,他悉心指導,傳授銷售經驗;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沖在最前面……在張成良的努力下,一支具備成熟業務能力的藏族骨干隊伍逐漸壯大,為2018年以來市場提升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執著堅守,爭做雪域高原排頭兵
從2014年到2019年,堅守西藏的五年時間,張成良和徐工挖機在這片土地上共同成長起來。徐工挖機市場占有率從零起步快速提升,位居前列。“缺氧不缺精神”,張成良一直這么給自己鼓勁兒,“徐工挖掘機應對高原沒問題,我自己肯定也沒問題!”
五年,可以沒有改變,他還是堅持每月上山維護客戶關系,了解設備使用情況以及客戶滿意度;五年,也可以有巨大改變,他見證了徐工挖掘機助力阿里“天路”建設,目睹了西藏的飛速發展,更看到了徐工挖機在西藏市場的美好發展前景。
榜樣力量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路堅定篤行,張成良始終在“較勁”:他跟自己較勁,克服惡劣環境拼盡全力地前行;他跟市場較勁,把“徐工挖機在西藏占有率做不到第一,就不下高原”作為奮斗目標……“心無旁騖、心無雜念、心懷感恩地努力工作&吊車配件rdquo;,這是張成良堅守雪域高原最生動的注腳。
有一種力量叫榜樣
你我身邊,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感動
總有一些事,激勵我們前行
讓我們向榜樣致敬、向榜樣學習
下一個【榜】樣力量
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