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下找到萬噸油壓機的資料,稍后更新。一臺萬噸級的液壓機可能不是工業制造皇冠上最璀璨的鉆石,但這種巨型設備只有大國、大工業才需要,恰恰證明了中國工業的崛起。最起碼他是把鉆石珠寶放在王冠上的金座。
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最后,還列出了萬噸級以上國產液壓機的名單。
………………原答案………………
我讀了很多書,每個人都在談論機票。這東西真是無可非議的鉆石產品。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要加工一個產品,達到一定的精度,那么制造這個產品的設備就需要更加精密和有能力。
所以,讓我提一個,五軸加工中心。
超大型五軸加工中心可用于加工萬噸級船舶螺旋槳等復雜曲面產品。
幾年前我們還能夠生產自己的產品,我不知道外國是否仍然禁止銷售它們。這個行業有人嗎?讓我透露一下。
也許學過工程學或在工廠工作過的人會給我一個贊。地圖不是五軸的。哈哈哈,大家都有同感吧。
順便加幾個視頻,德國的全自動加工中心。當然,不是五軸。
DMG CTX delta TC 數控機床
/v_show/id_XNTEzNzU0NDgw.html?x&sharefrom=android
DMG CTX 測試版 1250
/v_show/id_XOTAwMzg5MDky.html?x&sharefrom=android
……………………更新………………
說說當年讓中國人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吧。
萬噸液壓機
以下內容抄自百科
鍛造根據成形時金屬的流動性分為模鍛和自由鍛兩種。模鍛是金屬在近封閉模型中的整體成形,常用于大型鍛件的生產。
由于模鍛過程中金屬整體流動,要求設備容量大;自由鍛是一種局部變形,通過壓力機的上下砧及相關附件將金屬逐漸鍛造成所需形狀,常用于小批量、大鍛件的單件生產。例如汽輪機轉子、大型支撐輥、大型船用曲軸、核電中的壓力殼、蒸發器、連接段等。這些大型鍛件不能通過模鍛生產,只能在自由鍛壓力機上實現。
例如,解放汽車發動機六轉曲軸的模鍛需要12500噸的壓力機。如果尺寸較大,比如飛機上的模鍛件,需要3萬噸甚至8萬噸的壓力機才能實現;自由鍛造是一種局部變形。通過壓力機的上下砧座及相關配件,將金屬逐漸鍛造成所需的形狀。常用于單件小批量和大型鍛件的生產。例如汽輪機轉子、大型支撐輥、大型船用曲軸、核電中的壓力殼、蒸發器、連接段等。這些大型鍛件不能通過模鍛生產,只能在自由鍛壓力機上實現。
一般來說,萬噸級液壓機主要是指自由鍛液壓機。在第一臺重量級15000噸液壓機建成之前,國內已有3臺1萬噸以上的自由鍛造液壓機,其中一臺是第一臺重量級的12500噸液壓機。第二個重量級的12000噸液壓機,捷克制造,另一臺12000噸液壓機由上中和江南造船廠制造。三臺液壓機為三梁四柱結構,其中第一、二液壓機的梁為鑄造復合結構,上重型液壓機的梁為焊接結構;液壓控制系統采用錐閥系統,泵站蓄能器傳動,大手柄。操作。配備工具機械手,鍛件尺寸精度控制不足,鍛件精度差,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
世界上有兩臺15000噸液壓機,一臺在俄羅斯,一臺在羅馬尼亞。其中,俄羅斯的液壓機由德國Demark公司自行生產改造工地上的重型履帶吊,羅馬尼亞的液壓機由德國SMS公司生產。在主機結構、液壓機控制、電氣控制系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整體技術水平高于我國現有的液壓機。與國內外現有的萬噸以上液壓機相比,新型15000噸液壓機的主要參數為:公稱壓力15000噸,三梁四柱結構,柱距7米,和水壓。不僅容量超過現有的所有液壓機,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壓機,而且主機結構和控制系統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自由鍛液壓機。
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廠成功建造了中國第一臺12000噸液壓機,填補了中國重型機械工業的空白。由于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電力、冶金、重型機械和國防工業都需要大型鍛件。當時,我國中小型液壓機屈指可數,不可能鍛造大型鍛件。所需的大型鍛件必須進口。
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沉宏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寫信中共建議利用上海的技術力量自力更生,自行設計制造萬噸級液壓機,徹底改變了大型鍛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沉宏的建議得到毛澤東的支持,毛澤東批準了給當時的總書記鄧小平的信,很快就把建設萬噸級液壓機的任務交給了上海。中共上海市委明確提出,有廠、有廠、有人、有料,必須生產萬噸級液壓機!經中央有關部門研究工地上的重型履帶吊,確定沉紅為總設計師,林宗棠為副總設計師。組建設計團隊。萬噸級液壓機安裝在上海閔行重型機械廠,施工任務由江南造船廠承擔。在萬噸級液壓機的建設中,總設計師沉宏、副總設計師林宗棠帶著設計師們帶著中小型鍛造液壓機走遍了全國。了解設備的結構原理和性能。各種模型由紙、木、竹、鐵、泥、沙等材料制成,反復比較,廣泛聽取意見,最終確定設計方案。全體設計人員尊重科學,尊重實踐,決定先將萬噸級油壓機縮小到1/10,建造1200噸級油壓機并投入生產,并進行模擬試驗。在1200噸液壓機的制造過程中,由于沒有鍛造大型鑄鋼件的設備,決定采用“鋼板整體焊接結構”,“上橫梁、活動橫梁、下梁”由多塊鋼板焊接而成。全面的。但是沒有人能說出整個焊接可以承受多少壓力。為確保安全,建造了一臺120噸的液壓機進行測試。很快,一臺120噸的液壓機就制造成功了。實際試驗后,壓力增加到430噸,梁完好無損。因此,當即決定對12000噸液壓機的三根梁采用整體焊接方案。這是一次工藝改革,不僅將橫梁的總重量從原來的1150噸降低到570噸,而且機加工和裝配的工作量也減少了一半以上,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資金。
1959年2月,江南造船廠成立萬噸級液壓機工作組,拉開了加工制造攻堅戰的序幕。萬噸級液壓機有兩個特點,一是大而重;機身高33.65米,機上共有13個特大件,即3根橫梁、4根立柱、6個工作油缸。 3根梁的重量為100~300噸,像一座小山。最重的下梁由100多塊鋼板焊接而成; 4根柱子長18米,直徑1米,重80噸。連柱子上的每個螺帽都重達五六噸。二是精度:要求加工的零件精度高,否則無法安裝。完成萬噸級液壓機的建設任務,需要通過“金、木、水、火、電”五道關卡。 “金”是金屬切削; “木”是一個大型的擺動木陣,穿過吊運層; “水”為水壓試驗等級; “火”是熱處理等級; “電”是超大電渣焊水平。首先要通過的是“電”開關。萬噸級液壓機的3個橫梁、4個立柱、6個工作油缸采用鑄鋼件焊接而成,代替了整個結構。焊縫厚度一般為80-300mm,最厚為600mm。如果將所有焊縫折疊到100毫米的厚度,其長度可以延長3公里以上;如果用普通手工焊接,電焊工要工作30年才能完成焊接。電焊的重擔落在了工人工程師唐應斌的肩上。技術員宋大佑在雜志上看到,國外有一種“電渣焊”新技術,可以焊接很厚的工件,建議試一試。很快成立了電渣焊實驗室。唐應斌等人用1200噸的大件液壓機開始了他們的實驗。故障接連發生,漏渣危險多次出現。完全掌握了這項電渣焊新工藝,經鑒定,萬噸級液壓機的焊縫質量完全達到技術要求,焊縫性能與原材料一樣好,焊接變形也得到控制。符合設計要求。
然后征服“木頭”關卡。萬噸液壓機的四肢很重,上下100噸有12個,50噸左右有20多個,最大的有300噸。萬噸級液壓機的建設地點位于上海重型機械廠黃金加工車間。廠房的屋頂剛剛蓋好。只有一臺8噸的履帶起重機和一些小型千斤頂。使用這些工具和設備是不可能運輸大型零件的。進入車間。受起重整編帶頭人魏茂禮的啟發,他受到一艘大船下水的啟發,用滑板涂上黃油將數千噸的船體推下黃浦江。厚厚的黃油將重達數百噸的零件緩緩拖入加工車間。工件進車間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重達300噸的下梁要翻過來。沒有可以起重300噸的大型起重機,所以橫梁的轉向就成了問題。魏茂麗想了個辦法,做兩個6米高的轉架,在下梁兩側中心焊一根軸,裝上鋼絲繩,用四十、五十個千斤頂把下梁一個一毫米一毫米地爬上6米高的回轉架,然后輕輕拉動鋼絲繩吊車,300噸重的龐然大物就可以自由轉動了。這種方法被工人們稱為“螞蟻登泰山”、“銀線轉昆侖”。
液壓機的3根橫梁焊接后,必須放入爐中進行熱處理,以免焊縫斷裂。一根長10米、寬8米、高4米的梁,必須有相應的熱處理爐。上海重型機械廠的領導和工人建造了一根長14米、寬11米、高7米的橫梁。超大火爐。橫梁的熱處理工藝是:爐內溫度加熱到900℃,保溫后工件逐漸冷卻,但冷卻速度太慢,所以工人們打破了拆爐門的套路在100℃左右,當爐內溫度還在400℃時開始拆除爐門。第一次拆除3萬塊耐火磚砌成的爐門耗時7小時;第二次拆除爐門時,工人們進行了技術改造,第三次拆除爐門只用了2個小時。打開爐門,又進行了一次機械化,不到1分鐘,爐門就被拆除了。經檢測,三道梁順利通過“火”關,質量完全達到要求。克服“火”關,再攻擊金屬切削關。三根梁的金屬切割精度極高,當時還沒有10多米的大刨子,難度很大。工人工程師袁章根在技術人員和工人的配合下,進行了技術創新。幾臺移動式土壤銑刨機直接放在橫梁上進行加工,53個刀頭同時銑削,既加快了進度,又連接了刀頭。接縫處理非常好,質量超過設計要求。 3根橫梁上各有4個大柱孔,要求同一行誤差0.7mm。廠內沒有大型精密鏜床。經過研究,袁章根和工人們用4個簡單的鏜排同時加工。加工開始后,工人們在機床前呆了幾天幾夜。在完成最后一次切割時,他們攜帶了一個重達幾十公斤的量具,上下測量了100多次。最后,三根梁的12個孔的累積誤差只有0.24mm。金屬切削水平的攻克,為萬噸級液壓機的精準安裝奠定了基礎。
1961年12月13日,萬噸級液壓機的總裝開始,僅用了2個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和一機部機械科學研究所的協助下,這位身高20多米、體重1000多噸的“巨無霸”進行了詳細的“體驗” -壓力測量測試。 “體驗”時間用了三四個月,然后超載測試開始向“水”關口發起沖擊。在總設計師沉宏的指揮下,高壓水泵發出嗡嗡聲,壓力表的指針緩緩上升:8000噸,正常; 1萬噸,好; 12000噸,沒問題; 16000噸,機器完好無損。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第一臺萬噸級液壓機順利建成;這臺萬噸級鍛造液壓機從研發到生產歷時4年,其中研發、設計、試驗1.5年,加工2年。半年完成制造、安裝和測試。在建設過程中,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鼓勵。 1959年,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視察萬噸液壓機工地時鼓勵工人說:“大膽去做吧,萬一出現故障,還有第二臺和第三臺機器。積累了經驗,你最終會在未來取得成功。”
196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在視察萬噸液壓機時激動地說:“這臺機器的制造成功,代表著我國工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過去外國人不相信我們能造出這么大的機器;現在事實證明,我們中國人有能力,不僅能造出萬噸級的液壓機,而且造得又好又快。”在機械和國防工業中鍛造了大量的特大型鍛件; 30多年來,它們仍然正常運行,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臺液壓機的成功制造,為我國鍛壓工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鍛造萬噸級巨輪發動機主軸、大型發電機轉子軸、大型滾動架、槍管和導彈彈殼的不可缺少的設備。液壓機的優點是受力大,受力緩慢均勻,無振動。因此,鍛鋼的內部組織致密、堅韌、不易折斷。工作水來自相互連接的低壓容器和水箱,其壓力為大氣壓。低壓水進入高壓水泵,經吸收加壓后進入高壓容器。然后用空壓機加壓推入主缸和舉升缸。加壓水的壓力約為 350 個大氣壓 (3.5×107Pa)。圖 6-5 所示的情況是主缸柱塞拾取過程中的一個瞬間。開關閥用于控制液壓機的工作步驟和液壓機的啟停。當它處于左側位置時,液壓機主缸的柱塞將鍛件向下壓。在正確的位置吊車出租,提升柱塞提升主缸柱塞。在中間位置,液壓機停止工作。萬噸液壓機工作原理示意圖 液壓機的工作過程是先將啟停閥手柄放在正確的位置。此時,高壓水通過三通,從管道a經管道b進入提升油缸,高壓水頂啟動橫梁和主油缸。柱塞,主缸內的水被推動,通過管道C和管道d、d'流入低壓容器,然后返回水箱。然后將截止閥的手柄移至左側位置。此時,高壓水通過三通從管a、管c進入主缸,向下壓柱塞。當柱塞下端的上砧接觸鍛件時,液壓機啟動。鍛造工作。此時,提升缸內的水被推動,通過管道b、d'進入低壓容器,然后返回水箱。通過重復上述過程,可以連續鍛造鍛件。
鍛造任務完成后,將啟閉閥手柄移至“右”端位置,頂起主缸柱塞,拆下鍛件,然后將啟閉閥手柄裝上在“停止”位置,即關閉高壓容器的流管1,液壓機停止,完成整個工作過程。液壓機的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定律。雖然原理比較簡單,但制造工藝比較復雜,技術要求比較嚴格,屬于大型設備。它的主機質量超過2200噸,高度32米,有40000多個零件。較大的組件有六個主缸、四個大柱和三個橫梁。要承受這樣的重量,地基必須深入地下40多米。液壓機的主缸結構是用6個副缸代替一個大的主缸,這樣可以在避免制造過程中的困難的同時產生幾種不同的壓力。主缸內的水壓非常強。如果使用大型主缸,則需要產生12000噸的壓力(1.2×10^8N),按3.5×10^7Pa的壓力(相當于350公斤/ cm^2)) 需要一個直徑為 2.1 米的大圓柱體。對于這么大的氣缸,要承受這么大的壓力,不僅在制造技術上難度很大,而且材料強度也很難達到要求。有六個分缸工地上的重型履帶吊|您認為誰可以稱為機械制造業的“皇冠上的明珠”?,每個分缸柱塞只需要產生2000噸(2×10^7N)的壓力。對于這樣的要求,只需要0.直徑83米的圓柱體就足夠了,解決了圓柱體的制造難度,降低了對材料強度的要求。將一個大主缸分成6個分缸,可根據不同要求使用。改變使用的氣缸數量,分別產生4000噸、8000噸和12000噸的壓力,使鍛件可以根據要求一次鍛造不同壓力,也可以進行增量壓力鍛造,使鍛件鍛造工件均勻。 , 稠密的。
設備概覽
上海重型機械廠12000噸自由鍛液壓機由江南造船廠和上海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研制并于1962年6月22日投產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12500噸自由鍛液壓機重型,第一臺重型設計制造,1964年12月投產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12000噸捷克斯洛伐克自由鍛液壓機,1968年投產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15000噸自由鍛液壓機由第一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設計制造并于2006年12月30日投產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二廠設計制造的16000噸自由鍛液壓機于2008年2月21日試產
上海重型機械廠16500噸自由鍛液壓機由上海重型機械與西部重工有限公司研制并于2009年6月投產
洛陽中信重工與德國威普科合作開發的18500噸自由鍛液壓機在建,2010年投產
重慶西南鋁加工廠萬噸級多向模鍛液壓機由第二重型機械廠設計制造,1982年3月投產
重慶西南鋁加工廠,3萬噸模鍛液壓機,由一號開發
蘇州昆侖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蘇州昆侖2.5萬噸模鍛液壓機在建
西安三角航空科技4萬噸模鍛液壓機由中冶京唐和清華大學聯合研制。正在建設中,預計2010年投產
西安三角航空科技 清華大學宏源鍛造8萬噸液壓機鍛件在建,2012年投產
8萬噸多向模鍛液壓機由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設計制造。重型機械二廠在建,2011年投產
長春一汽鍛造12500噸熱模鍛壓力機由第二重型機械廠設計制造并于2007年投產
十堰二汽12000噸鍛壓機由德國EUMUCO公司設計制造,1977年投產
洛陽一拓鍛造12500噸熱模鍛壓力機由第二重型機械廠設計制造,2008年5月投產
湖北神力鍛造12500噸俄羅斯進口熱模鍛壓力機于1994年投產
天津天端壓力機 天津鍛壓機床總廠研制并于2004年投產的萬噸鈦合金等溫鍛壓機
山東叢林集團萬噸液壓雙作用鋁擠壓機由上海重工西部重工研究院研制并于2002年7月投產
遼寧忠旺集團12500噸液壓雙作用鋁擠壓機由上海重工西中院研制,2002年7月投產
重慶西南鋁加工廠1971年5月設計制造的12500噸液壓臥式鋁擠壓機沉陽重型機械廠投產
山東兗礦輕合金15000噸液壓雙動鋁擠壓機由德國SMS Meer承建,2011年投產